13103800666、13183112888
0373-2620999、2653888、2669888

地址:河南新乡**技术开发区
电话:0373-2620999、2653888、2669888
联系人:于经理
手机号:13103800666
河南寻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首页 >新闻中心

关于发展都市生态观光农业

发布:市政协委员于贤娇 浏览:920次

  关于发展都市生态观光农业促进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建议

于贤娇

  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大的优势在于,通过与城市现代工业的对接,能够有效地实现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不仅可以解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更主要的是能够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动农业提质增效,增产增收,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一、发展现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全国**人口大省,河南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更为突出。2017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分别达到12719元、9212元,分别相当于城镇居民的43%、47%,城乡收入消费水平差距显著。此外,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人居环境问题亟待解决,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能力仍然较为薄弱,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弥补农业农村发展短板,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实现城乡平衡充分发展,更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休闲农业发展迅速,发展方式不断转变、农业观光园区加快发展、培育典型逐步显效、提升融合效应初显,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作用突出。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改善生态、文化传承”为理念,以生产供应、科技示范、观光旅游、休闲采摘、环境保护为目标,大力发展都市生态观光农业。

  二、存在问题

  (一)顶层设计缺乏,操作性差

  休闲农业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品种单一到形式多样,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规划较滞后,布局不尽合理;政策不配套,发展困难;特色意识淡薄,经营模式单一;管理不到位,服务质量不高。缺乏具体的实施意见,缺少整体发展思路,区域规划,操作性不强。多数是“建点”不“建面”,发展目标不明确。

  (二)规模较小,创意不够

  国外研究表明,当休闲观光农业的半径达到29.5km时,才能发挥*佳效益。因受短期利益的支配,我省生态观光农业大多规模较小,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服务设施不完善,致使游客逗留时间短,不能充分发挥观光农业的旅游功能。目前,休闲农业多是以民营企业家、农民自主开发为主,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无序性和盲目性。

  (三)扶持政策不够健全

  农村产业发展还有待加强,带动农民致富作用发挥不够。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科技、装备等基础条件较好,但农村产业质量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农业结构相对还比较单一,粮食等传统产业占用全省生产资源比例较高。新型职业农民少,大部分农民创业致富能力不强,农村创业创新氛围不浓。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够,特别是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加工转化效率不高,缺乏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品牌,支撑和带动地方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作用不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还处于培育阶段,且大部分是工商资本创办,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带动农民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收益的办法不多。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反映,创办民宿存在消防设施审批门槛高、审批难的问题。都市观光生态农业的发展仍处于自然和自发状态,政府财政项目补贴支持力度不够;对社会资本投入的优惠和鼓励政策还不健全,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发展后劲不足。因此,要把加强规划引导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以规划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大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扶持。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休闲农业发展机制,积极争取和加大财政投入,研究和设立休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休闲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奖励休闲农业示范企业等。

  (四)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融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它源于农业、建在农村、惠及农民。都市观光农业作为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科普旅游,打造创意休闲农业强省。我省有134所高校,在校学生654万多人,加上数十万中小学学生,普及科技知识,传承农耕文明,责无旁贷。

  三、建议

  (一)统一思想,强化协调机制

  要围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要根据不同时期农民的思想道德状况,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国梦宏伟奋斗目标的理想信念。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荣辱观教育为重点,把“八荣八耻”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进一步引导、约束广大农民的行为规范。同时,要适应不同层次农民对科技知识、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法律常识等方面的知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培训,逐步提高其科技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

  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全面落实职责任务。以思想解放提升谋全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明确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都市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旅游、科技、推广等多部门,要不断更新观念,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和推广都市观光农业的理念,增强政府管理层、规划部门及社会各层对其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并将其不断纳入城市发展政策与规划的制定之中。尤其是要用足用好中央一号文件的支撑作用,把都市生态观光农业和乡村振兴有机地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两者相得益彰。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与定位

  1、全省统一政策,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以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为重点,推进涉农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一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统筹协调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覆盖、深度融合。二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出台关于深化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召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会议,推进整省试点工作,部署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机制,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逐步退出粮食生产,重点发展以蔬菜、渔业、水果、林木种苗、花卉等为主的生产园区、基地,建成围绕生活区域的供给保障环,保持一定的生鲜果蔬自给能力,保障农产品供给。针对受到重金属镉污染的耕地,退出生产食用农产品,种植苗木、花卉,做到这些土地的修复与利用相结合。扎牢发展基础,各地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做好科学规划布局,由点到面统筹推进,不搞“一哄而起”。在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中,注重改善休闲农业园区的种养条件,打造特色景观,实现园区环境净化美化和休闲服务能力同步提升,在开发工作中注重绿色生态和传统村落保护,保持特色村镇整体风貌,对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连片保护和适度开发,并重点抓好厕所、垃圾污水处理。

  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征之一,乡村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沿南太行山区和南水北调总干渠,建设生态观光农业、休闲渔业产业带。利用中药材、干鲜果等果林资源和山水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文化产品加工产业。要围绕“逐步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目标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保障。要注重示范创建,促进品牌培育,努力营造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要鼓励休闲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要素流动、资本重组和品牌整合,打造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提高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在区域内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构建全国**的创意休闲农业互联网宣传平台,每年举办一次创意休闲农业设计大赛,进一步提升我省创意休闲农业影响力,建设创意休闲农业强省。

  3、选择基础设施完善、农业特色明显的乡、村,建设千亩集中连片生态观光农业园,集中展示我省农业科研成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拓宽休闲农业发展路子。要创新投入机制,通过积极探索,逐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发展机制;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用转包、互换、转让、出租、入股等形式,促进分散的土地向休闲农业企业集中,推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要创新统筹建设机制,引导交通、电力、通讯、卫生、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相关部门支持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休闲农业发展环境。充分认识,使用好农村社会组织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制定出台全市农村社会组织发展规划,采取依法管理、加强监督和政策扶持、资金扶助等方式,推动农村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要以农村居民需求为导向,坚持分类指导、积极引导,大力扶助和培育发展类型多样、功能丰富诸如公共服务类、文体娱乐类、公益志愿类、**经济类等以协会为名义的农村社会组织,有序引导其参与农村社会治理,把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担起来、责任扛起来,走一条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社会治理、淳化农村基层民风民俗的新路。要按照“建管规范、发育充分、管理民主、运转有序”的要求,帮助支持各类农村社会组织,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配套服务功能,采用现代社会治理服务理念和方式开展农村社会组织服务,不断提升其参与乡村事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要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经济能人、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乡村人才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和加入农村社会组织,进一步激发各类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活力,切实提升广大农村的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不断增强农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能力与水平。

  (三)建立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形成有力的引导和激励机制

  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乡村振兴需要财力支撑。因此,如何补齐脱贫攻坚这个短板,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实施乡村战略提供充足的财力,是乡村能否振兴的关键所在。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认真按照中央要求,坚持目标导向,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新路径,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切实抓好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实施专项扶贫,进一步夯实扶贫基础。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强化责任担当,抓好重点任务,凝聚强大合力,切实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激发发展活力,着力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把都市观光农业发展纳入全省各地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都市农业空间布局纳入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加强对都市农业用地的保障力度,明确相应比例的建设用地指标,完善设施农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用地优惠政策。

  2、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全面贯彻落实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稳定现有财政支农惠农政策,保持支农惠农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完善财政支农惠农措施,不断激发支农惠农政策活力;促进支农惠农资金有效整合,提高支农惠农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支农资金惠农监管,确保支农惠农资金安全。要进一步发挥土地要素的作用,通过集约化经营发展,让农民重新拥抱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实现城乡人口有序流动。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和外资,以多种形式捐赠或兴办农村公益事业,逐步建立多元化物质投入机制,壮大农村集体实力。要加大政府部门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力度,确保事权匹配,人、财、物配套下沉到农村,让村集体有人理事、有钱办事。要清理整顿农村集体土地违规改变性质、改变用途,农村在自留地上无序建房等行为,将长年荒废的土地及因土地享有的政府补贴收归集体使用经营。要规范农村集体财务收支、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建立收支报账和财务审批等管理制度,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确保管好用好村集体每一分钱,确保村集体资产稳定增加不流失。优先支持基地逐步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由兼业化向**化转变,优先支持发展**镇、**村、**户、实行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集中连片开发,形成群体规模。

  3、建立健全都市生态观光农业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等政策支持体系,重点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基地的扶持,给予专项财政支持,对符合政策的工商资本投农项目可优先获得“富农贷”、“金农贷”、“新农贷”等农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贷款,同时在税收等方面享受优惠。开展人才认定。着手建立乡土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开展乡土人才技能等级评定。将乡土人才纳入国家和省特贴**、大工匠等重点人才项目的评选表彰范围,组织认定**传统技艺技能大师。构建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都市生态观光农业投资新格局,加快完善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体系,提高都市生态观光农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四)做好科技兴农大文章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遵循乡村建设的一般规律,适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和现代化建设要求,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建设,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培育和建设**农业创新示范基地,促进农业种养品种**化和**适用良技、良法的普及与推广,组建一批**都市生态观光农业创新基地,促其发展壮大。

  2、依托***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充分利用我省新型农民培训、南水北调移民培训等项目,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培养出生产经营型、**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的新型农民,为我省都市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合格的劳动力,保障我省都市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的人力优势。

  3、推广“公司+农户+学校”的培养模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鼓励高等学校涉农**与区域内农牧经营企业、区域内合作农户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

  总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为契机,促进我省都市生态观光农业的大发展,让中原更加出彩。


  • 返回顶部
  • 13103800666
  • 0373-2620999
  • 在线咨询
  • 扫描进入客惠来商城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