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03800666、13183112888
0373-2620999、2653888、2669888

地址:河南新乡**技术开发区
电话:0373-2620999、2653888、2669888
联系人:于经理
手机号:13103800666
河南寻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首页 >新闻中心

李家大院:新乡民国时期的民居典范

发布:市政协委员于贤娇 浏览:1590次

 记者朱文君文通讯员:于贤娇


  在市和平大道与平原路交叉口附近,一个不起眼的胡同内,转角,一组古建筑民居出现在眼前。青砖灰瓦,石头墙基。胡同的北侧两座,南侧一座,高挑的屋檐及屋脊瓦缝中的枯草,透露出这组建筑的年代和沧桑。这就是位于我市劳动街140号的李家大院。2005年,李家大院被市政府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乡*早建有地下室的民居楼房

  据资料记载,李家大院是布匹大商人李裕达的宅院。李家从清末开始置业建房,一直延续到民国中期,为民国时期典型的中西合璧的**建筑。我们现在看到的李家大院,就是这3处大院的总称,3处院子分为1、2、3号院。

  李家大院呈四合院形式。三个院子的二楼之间原有天桥相连,主体建筑地面起均为二层楼房,1号院为三层,三个院子的堂屋均有地下室,是新乡*早建有地下室的楼房。所有楼房长15米,跨度7米,墙壁厚0.55米,1.3米以下为方整石地基,其上为里生外熟的砖坯墙,排列整齐,结构稳定。整个外墙花饰不多,楼层上下皆为木板材料。主楼及所有砖雕皆做工精细,雕刻华美。

  *为华贵的是1937年兴建的1号院,其门窗拱券均为砖刻花纹,设有外廊。二楼走廊有华丽的木栏杆和垂柱连龙,是新乡当时除古建筑外*为华贵的民居建筑,也是目前李家大院保存相对完整的建筑,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李家大院1号院主楼的三层虽然较低矮,但视野开阔,为看家护院居住,便于瞭望,具有防卫功能。

  岁月的侵蚀斑驳了曾有的华丽

  两层建筑已经改造成红砖砌就的现代民房。居民李先生说,他家从他奶奶那一代就住在这里,院子里居住的大都是房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或家属。

  “刚开始,卫北房管所还收房租,但从十来年前就没再收了。”李先生说,东侧的一栋二层小楼现在没人居住,据说关牧村儿时曾在这里生活过。

  并排立于胡同北侧的是2号院,与3号院的情形基本相同,改造过的房子里也居住着十来户居民,院中也仅剩东边的一座二层小楼还保持着原有的建筑风格。

  居住在1号院堂屋的是80多岁的茹老太太,她说和老伴儿已经在这里居住多年了,虽说院子里没有卫生间,生活起居十分不便,但她对这处居所还是很有感情的。

  “俺是**家搬进来的。一开始有十几户邻居,后来大都陆续搬到其他地方居住了,目前院子里常住的只有五六户。”在茹老太太和老伴儿居住的房间内,记者看到了同样精美的隔间装饰。只是,与那些阁楼栏杆一样,几十年间的生活气息已经让它们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油渍。

  在李家大院的三个大院里,记者看到的门户大都“铁将军”把门,锁上已经积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多数楼道间堆满了废旧的家具。但从斑驳的门板装饰上,依然能够看出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

  在1号院的东西外墙,已经可以看到开裂的缝隙。茹老太太说,今年7月份的那场大雨,不仅让她的屋子里进了水,就连房顶也渗进了雨水,现在屋顶的天花板上已经生出了大片大片的霉斑。

  保护古建筑用现代文明善待历史文明

  谈起我市的文物保护工作,市文广新局文物保护科科长贺惠陆说,作为新乡民国时期的经典建筑符号,李家大院亟待保护,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尚未能有效解决。

  为此记者采访了副市长李瑞霞。李瑞霞说,政府及文物保护部门一直以来致力于古建筑、古村落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作为一个城市建筑文化的一部分,古建筑以独特的方式留住了历史,传承着一个城市建筑文化的记忆,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如果不及时加以保护,留给我们的将是遗憾。但要解决这些问题,涉及到住房、建设、规划和文化等多个部门。除了要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建立文保工作细则和相关责任制度外,还要鼓励公众参与,尤其是让群众明白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而非个人或某个单位组织的责任。要提高全民的文化自爱、自觉意识,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同时政府也在积极想办法,希望妥善解决古建筑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

  (2016年12月6日平原晚报A06版刊登,河南寻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 返回顶部
  • 13103800666
  • 0373-2620999
  • 在线咨询
  • 扫描进入客惠来商城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