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03800666、13183112888
0373-2620999、2653888、2669888

地址:河南新乡**技术开发区
电话:0373-2620999、2653888、2669888
联系人:于经理
手机号:13103800666
河南寻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首页 >新闻中心

从小杨庄木板年画

发布:市政协委员于贤娇 浏览:1482次

 
朱丹丹1980.10女河南新乡人2009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现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系讲师。 
摘要:泥塑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本文主要以周口市淮阳县的“泥泥狗”为切入点,来探讨中原文化的传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淮阳泥泥狗中原祭祀文化传承 
一、引言 
祭祀文化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心态的反映。中原祭祀文化源远流长。随着中国祭祀文化的产生、发展和传播,中原雅文化也以其巨大的生命力和诱惑力辐射四方,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与此同时,它也不断地吸收、化解着中国祭祀文化及其他地域的俗文化中的精华,在传承的同时,不断地变异着,发展着,一方面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另一方面则显现出广泛的包容性。 
民间艺术,是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门类,包括民间绘画、剪纸、面塑、泥塑、布贴等,是民间的一般艺人所创造生产的造型艺术品。它采用祭祀工艺方法,就地取材,制作古朴,图案华丽,色彩鲜艳,反映出民间艺术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方式等内涵。其中,泥塑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主要用泥做原料,在黏土里渗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成各种人物、动物泥胚,经阴干后制成。多以神话故事、戏曲、历史、传说中的人物为题材塑造形象,或写实、或夸张变形,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无锡惠山泥人和天津“泥人张”彩塑非常有名,中原比较有名的民间泥玩主要有鹤壁市浚县的“泥咕咕”和周口市淮阳县的“泥泥狗”。本文主要以周口市淮阳县的“泥泥狗”为切入点,来探讨中原祭祀文化的传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淮阳泥泥狗——中原“活化石” 
泥泥狗是豫东淮阳一带流行的一种用黄胶泥捏制出来的泥玩具,其造型古朴奇拙,色彩艳而不俗。但是,没人能说清楚这种泥玩具(身上都有一个孔,能吹出鸟叫一样的声音)是什么时候什么朝代传下来的,尽管有关它的传说很多,并且带着浓厚的神话色彩。其中流传比较广的一种说法是:泥泥狗源于对伏羲、女娲抟土造人育万物的纪念。淮阳是太吴陵和人祖庙的所在地,传说中的三皇伏羲和女娲、神农都曾在这一带活动过,甚至还说伏羲在这里建过中国历史上**座都城。而在黄河流域的甘肃、山东、山西和河南省的其他地方,甚至还有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像苗、瑶、黎、畲族等,也都流传有伏羲的民间传说。有很多迹象表明,伏羲很可能把“狗”作为本氏族的原始图腾来崇拜过、信仰过(就像其他部落以龙、猴、玄乌作图腾一样),早先人们曾经把狗看做是上天派下来拯救生灵的保护神,把伏羲也看成是半人半犬的神,伏羲的“伏”字就是“人”与“犬”合成的,所以淮阳人就用泥泥狗来表达他们对人祖的尊敬。 
其实,狗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都是很尊贵的。由此想起,早年,西部、北部诸省一些地方叫“狗剩”、“狗吞”、“狗蛋”名字的人还真不少,薄暮时分的中原乡村,也常有妇人站在村头喊那贪玩耍的儿子:“狗娃,回家吃饭了。”只是如今这泥泥狗玩具中的“狗”形,完全一副憨态可掬的模样,已经没有了图腾的神圣和祖先的庄严。但是它仍然悄悄地把许多原始民俗中古老图腾形象的原型符号继承了下来,并约定俗成地代代流传着。这正是‘泥泥狗’具有‘活化石’意义的重要原因。 
三、淮阳泥泥狗的制作和流传 
淮阳城东,方圆几十里,有十几个村庄、成百上千的民间艺人在从事泥泥狗的制作。泥泥狗的制作并不复杂,先把黄胶泥捏坯扎孔,然后把成型的泥坯放进黑颜色的铁锅里浸染上底色,晾干后用赤、白、青、黄等颜色在黑黝黝的泥坯上勾纹、上光,再放在阴凉地方晾个两三天就成了。也有的艺人把晾干的黄泥坯装窑烧火,泥坯就成了结实而不易摔碎的粗陶。 
从颜色上看,泥泥狗是尚黑的艺术,黑色被认为是主贵的,早年淮阳农村常见上些年纪的老人穿着黑色的服饰,舞台上的老包也把脸涂得黑黑的,黑色是吉色,脸黑心正。泥泥狗也不全是狗,只是这种泥玩具的总称,也有很多猴子、老虎和各式各样的小鸟造型。据《淮阳县志》上记载,泥泥狗按其造型大小和着色不同,可分为小泥鳖、小中板、娃娃头、大花货等四种类型,约有五六百个品种。小泥鳖是泥泥狗中造型*简单的,也是销量*大的,三两厘米长的小泥坯‘弯,扎出个发声孔,涂黑上彩,便成了一个“人丁兴旺”的象征。因为泥泥狗是祭神的“陵狗”,所以它有老模子代代相传,在造型上祭祀的东两保存得*多。尊崇古制的民间老艺人说,老模子谁也不敢改动,改了就不是老祖爷的人和狗了。 
泥泥狗身上的彩色纹样以占据腹部的红色图案*为明显,似花非花,鲜红欲裂,有学者认为这是“非常张扬的女性生殖器官形象,把远古先人对生殖崇拜的观念凸现到了泥泥狗的造型之中。猴骑狗、鸟驮猴等不同动物以交合与生殖的复合造型的遗风,似乎将不同图腾的远古部落间的通婚或征服的现象暗示给现代的华夏子孙”(梅生:《与人祖伏羲的心灵之约》)。 
生殖与繁衍是泥泥狗千百年不变的主题。“草帽老虎”便是其中一个典型形象。虽然叫“老虎”,实际上是一个阴阳合体的动物,戴一顶荷叶状的草帽遮盖住羞涩的面目,隐喻着古代男女房事的秘密。还有那些一物双头(诸如双头马、双头燕、双头狗、猴头燕等)、互抱互驮的动物造型,并非艺人们的即兴杜撰,都是两物交合、生殖崇拜的象征。“人面猴”的形象也很生动,称得上是泥泥狗中“大花货”类型*具代表性的作品,半人半猿的造型,躯臂长、两腿短,面目黑瘦,周身还长着毛,的确可以找到些许人类祖先的模样。在这里,猴不仅是人类祖先的象征,而且猴身上夸大的女性生殖图案,又使其具有典型的生殖文化象征。这些生殖文化象征大量地在“人面猴”和其他动物身上出现,张扬出人们渴望生命创造的强烈愿望。 
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的太昊伏羲陵庙会,可能是泥泥狗得以流传的重要因素。赶过太吴陵庙会的人,或许对那涌动的人群、冲天的香火、满世界的烟雾场面记忆得*清楚,庙会上*多的就是这赶庙会的,再多的是那摆摊儿的,摆摊*多的是卖玩具的,而玩具中*多*醒目的便是这土里土气的泥泥狗了。老辈子人都这么说:只有太吴伏羲陵庙会上的泥泥狗*有灵气,进香归来买上几个带回家,能驱邪镇妖,能消灾祛病,能让子孙繁衍,非常灵验。更为重要的是,千姿百态的泥泥狗仿若乡野间有形有声有生命的小精灵,执著地守望着一门古老而质朴的手艺世代相传,以此寄托人们向人祖千年不变的祈福。 
四、从淮阳泥泥狗看中原祭祀文化的传承 
如今,我们国家正经历着一个历史的创新、一个新时代的起飞。我们正在逐渐告别漫长的农 
业文明,迎来黄金般的盛世。与这种新旧更替同时并存,而且永远不会磨灭的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持续不断的文化精神,而这种文化精神具体承载形式中*具民族性、群众性*具生命力的是至今仍存活在中华大地的地域文化,中原祭祀文化就是典型代表。她是远古吹来的风,携带着长久而深厚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因子,从物质内容到文化习俗,从精神思维到哲学信仰,无所不包地、光彩夺目地透析出古代人们的生存方式、生存想象和审美意识,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着民族心理的密码。在我国历史上,中原祭祀文化也许曾在某些阶段被无知荒唐地虐待过。而在今天,一个清醒、理性、雄心勃勃的民族,一定会对自己的祖先创造的中原文化充满着无限的敬意,她将作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而永远发扬光大。 
淮阳泥泥狗的造型大都是奇禽怪兽,如“人面兽”、“人面猴”等等,这些造型已经远远超出我们所认知的自然界中的显示形体。那些创作艺人凭着自己的直观感觉创造泥泥狗,使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不小的地位。泥泥狗身上那些具有再现“女性生殖崇拜”的纹饰符号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艺人本人的直觉感受变化而变化。那些显现出来的神秘、虚幻的怪异形体,其实在无形中散发出一种原始图腾艺术的魅力和光彩,使古老的泥塑艺术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令人爱不释手。淮阳泥泥狗,仿佛使我们又回到了那个混沌初开、天地初现的旷古时代。电闪雷鸣、野兽出没,在强大的自然界面前,人的力量显得多么渺小,为了保护自己,战胜大自然的威胁,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一些具有强大威慑力的动物身上,并将世界万物看做是有灵魂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此一来,一些对动物精灵的“图腾”的崇拜开始出现。淮阳泥泥狗艺术的存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民间艺术,它实际上是一种原始艺术的拓展和延续,是中原祭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淮阳泥泥狗是中原民俗文化中一种极为罕见、典型且珍贵的民间艺术,它不仅真实记载了人类社会、人类文化发展的轨迹,而且还如实折射出原始艺术与民间艺术之间相互渗透的血缘关系,它们一脉所生,相互促进。总之,淮阳泥泥狗这种民间艺术,不仅能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添姿加彩,而且还是研究民俗学、人类学的真实史料,同时,其所具有的活跃的直觉创造性、明显的人类本源精神以及生机勃勃的现代感,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无疑也是一种有益的滋养,增加了社会和谐文化的内涵。 
参考文献: 
[1]余春华.浅论中华文化传承的特征[J].长江论坛.2010(02) 
[2]陈汉洲,曹丽薇.关于辽宁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的思考[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02) 
[3]张桂中.中原文化生命力探讨[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05) 
[4]胡阿祥.中华文化及其演变与传承[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03) 
[5]徐光春.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三)[J].领导科学.2007(11)

  • 返回顶部
  • 13103800666
  • 0373-2620999
  • 在线咨询
  • 扫描进入客惠来商城
    微信